鹰龙数据中心
RSS订阅 | 匿名投稿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中国篮球 > 正文

《我要打篮球》:赛场就是最好的真人秀场

作者:habao 来源: 日期:2019-9-12 6:44:38 人气: 标签:篮球比赛

  “好好的一个篮球综艺,我竟然被最后几分钟的内容搞哭了。”在看完腾讯视频《我要打篮球》第一期后,一位豆瓣网友写道。

  让网友流泪的是一位聋人球员韩超,他永远听不见篮球擦网的美妙声音,也听不到场下的欢呼与掌声,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场上用眼神和手势与队友沟通。正如一条弹幕所说,“一不小心戳中泪点,无论什么人都有热爱篮球的。”

  《我要打篮球》自8月21日上线,至今已经两期。在这两期节目中,定格过不少令人惊叹的进球瞬间,更讲述了年龄、性别、身份各异的人与篮球有关的种种故事。不仅认真对待打篮球这件事本身,更要在故事中传递这项运动的魅力——这是《我要打篮球》将真人秀手段与篮球相结合的初衷。

  事实上,篮球受众从来都不真实动人的故事。七十多年来,NBA的赛场上诞生过无数耀眼的偶像,他们几乎个个都有一连串脍炙人口的励志故事,在青春期男孩女孩的QQ空间和语文作文里频繁出场。只要不体育本质,球迷群体完全具有消费真人秀故事的能力。

  同时,《我要打篮球》的真人秀叙事也能够拉近普通观众与篮球的距离,将体育比赛“翻译”成更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表达。在节目中,林书豪说“输赢常重要,可是不是唯一有意义的东西”;李易峰说“付出没有回报,这不就是人生常态”。在尊重比赛的基础上运用好综艺手段,篮球就不球迷观看《我要打篮球》的障碍和门槛,而会成为积极能量的意象与载体。

  以运球花哨著称却想证明自己实战能力的街球手、勇敢宣告“球场也是我们的地盘”的女球员、总是孤身奋战、想为家乡篮球做点事的云南扣篮王……仔细观察《我要打篮球》海选阶段中完整呈现而非快剪的比赛,会发现对战双方通常都会拥有一个强身份标签。这种身份标签或是作用于比赛双方的冲突感、或者本身就具有故事性,最终都为节目的真人秀叙事服务。

  在第一期节目中,体能力量训练师给姆的上肢肌肉非常发达,而“云南滑翔机”矣进宏的弹跳能力惊人,他们的1V1展示的是“绝对力量”和“绝对高度”的对决;在另一场3V3的比赛中,对战双方分别是来自CUBA(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)和职业比赛的球员,用MC麻昊天的话说,“一边赌上了中国大学篮球最高水平的荣誉,一边赌上了职业球员的荣誉。”这会激发场上球员的斗志,也了场下球员乃至观众的观赛热情。

  如果说力量/高度、大学生/职业球员等身份标签贡献的是比赛本身的戏剧冲突,那么还有一种类型的身份标签则丰富了篮球爱好者这个群体的面貌,让更多观众获得共鸣。

  在今晚上线的第二期节目中,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姜钧馨、四正、陆羽三位偶像歌手。在一档体育题材综艺中,艺人——尤其是偶像,显然是一个的身份。但从“今天不会有唱跳rap,只有篮球”的赛前宣言,到零分下接连打出的关键三分球,再到拼到最后一分钟的韧性,艺人队让全场球员自发地为他们喊“加油”。

  正如他们的对手所说,“大家不管练的水平多高,用的篮球场、篮球筐都是一样的东西。我也希望,大家能把一些分给不属于篮球这个专项的人。”这一次,三位偶像歌手的标签不再是“艺人”,而是代表所有在其他领域工作的人,展示了自己面对强大对手毫不的勇气,这也是他们能够获得掌声的原因。

  海选阶段还有几组让人印象深刻的球员,比如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前女子篮球国家队队员石一童、已经42岁但始终高强度训练的退役球员王晶、虽然无法听见声音却依然能与队友默契配合的聋人球员韩超……用实力说话的石一童让人看到了球场上的女性力量;落败而去的王晶想让年轻人知道“一个叔叔辈的人是怎么对待自己热爱的这项事业”;韩超拿着写好了介绍的纸板,一句虽不标准却坚定的“我要打篮球”道出了最动人的告白。

  这些选手的意义是构成身份各异却同样热爱篮球的多元形象,在人物众多的海选阶段加深观众对球员的印象。同时,这也是综艺节目在选角上扬长避短的体现。

  单从篮球技术上看,篮球综艺选手的整体水平显然无法与专业赛事抗衡,但综艺节目的优势恰恰在于可以囊括更多元的球员,无论性别、年龄、出身,让更多的普通观众产生共鸣。基于热爱、竞争、友情等主题的共鸣,不单可以覆盖所有爱打篮球的普通人,甚至可能更广泛的共情。

  当是否具有故事性成为节目选角的参考维度之一,会不会比赛本身的?在《我要打篮球》中,战力值规则的引入可以打消这种顾虑。

  作为领队,杜锋和李易峰、林书豪和邓伦分别带领的两个阵营各有18个席位,每队的战力值总数都是1000万。战力值的概念类似于NBA工资帽,领队通过对海选时的胜方球员“出价”,招揽球员入伙。

  在战力值和席位都有限的情况下,领队会综合考虑队伍中需要什么、什么能力的球员,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择优录取。当队伍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1号位和2号位,哪怕再遇到优秀的后卫,领队也可能放弃;就更别说将宝贵的战力值浪费在能力不足、徒有故事的选手身上了。

  《我要打篮球》的赛制不仅人秀画出一道名为“”的底线,更营造了一个充满和变数的真人秀。在进入CBA选秀和试训这个终极励的下,球员们会拼尽全力赢得胜利;而贯穿节目的战力值规则会将领队和球员置于同一个场中进行互动。

  在海选阶段,双方领队的战力值出示就像是一场博弈,互相猜测、打探消息,判断自己需要给出多少战力值才能够将心仪的球员招至麾下。

  总导演朱玲表示,在后续的每一场比赛中,都会进行新一轮的战力值分配,它可以量化领队对球员现阶段的评价。得到高战力值的球员会被激励,得到低战力值的球员可能表示不服、也可能由此反思自己的缺陷——由此,领队与球员之间产生了戏剧张力,球员自身的成长线也会更加明晰。

  在海选阶段还有一处有趣的赛制设计——buff挑战赛,它造就了第二期的一场重头戏:球员铁牛命运的一波三折。

  早在《我要打篮球》制作团队去年推出的节目《这!就是灌篮》里,李易峰和林书豪就结识了铁牛,非常了解他在内线的优势,于是这次纷纷拉拢他。在所有人看来,铁牛一定会轻松赢得海选阶段的比赛。

  然而在buff挑战赛报名后,铁牛和他的队友由于实力出众,当仁不让低成为了挑战者。充满戏剧性的是,被邀请来坐镇的“”正是铁牛去年节目里的劲敌:北大男篮的张宁。在这场对决中,求胜心切的铁牛一方出现失误,输掉了比赛、全员淘汰。直到海选结束,观察室的CBA球探团行使“捞人”,铁牛才被惊险“复活”。

  在 buff这个设定下,张宁带领的北大队成为了这个场里的“鲶鱼”,打破铁牛几乎毫无悬念晋级的局面,激发了铁牛这条故事线的动荡。而作为领队的李易峰看到自己去年的球员张宁,既忍不住骄傲地向杜锋介绍张宁的能力,又不忍心看到自己想要争取的铁牛因此而淘汰,这种矛盾的表现构成了另一重戏剧冲突。

  强者相遇、以弱胜强、单方面打爆……从力量对比上来说,篮球比赛的“剧本”就那么几种,前两期节目就已经都展示了一遍。那么,《我要打篮球》要如何凭借什么来克服观众的审美疲劳呢?

  目前来看,《我要打篮球》对此的解决方案仍然紧紧扣住“篮球真人秀”这一主旨。除了常规的赛事拍摄机位,节目组另设了40多个真人秀机位,捕捉球员的表情神态,还摸索出了一套融合了真人秀特色的赛事剪辑逻辑。

  比如在罚篮的呈现上,《我要打篮球》通常使用篮下机位,先将镜头推至罚球球员的近景,强调他此时的专注与承担的压力;篮球一旦出手,便迅速将镜头拉开、切到全景,清楚地展现这个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。篮球从球员手中飞向屏幕前的观众,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观赛体验。

  在第一期北大三人组的比赛中,很多得分都归功于队友间的默契配合。因此在正常速度的呈现后,节目会在回放中定格关键瞬间、标注三个人的变化,充分解析他们是如何突破吸引包夹、分球给空位球员的战术配合。在《我要打篮球》中,回放和慢放不是冗余的气氛烘托,而是增加信息量的有效画面。

  任何真人秀节目的观看粘性都来自于观众对人物命运的关心,《我要打篮球》同样如此。随着赛程的推进,球员们的日常训练和被纳入镜头,成为对一场比赛结果的铺垫与解释。由此,节目的叙事重心向球员的个人成长以及团队内的关系倾斜,让观众对谁会当队长、谁会被淘汰、谁会排名上升等剧情性的问题感兴趣。

  和所有叙事作品一样,真人秀视角下的篮球比赛也拥有“主角”。从剪辑的角度来讲,就是一场比赛中至少会有1~2个关键人物,二人通常是对位关系,可能是得分王、也可能是失误频出拖后腿的存在。镜头会更多地分配给重点人物,从而引导观众理解整场比赛。

  就像电视剧都需要一个观众用来自身代入的人物,《我要打篮球》的比赛剪辑也具有一定的情感立场,而且这种情感立场并不一定倾向于胜利者一方。

  在第二期节目中,四正、姜钧馨、陆羽组成的艺人队就是被“偏爱”的一方,观众不自觉地为他们的处境捏一把汗。对现场气氛的真实呈现本身就构成了这种偏爱:在姜钧馨打破零比分的进球后,现场选手对偶像的固有被击碎,纷纷开始为艺人队加油。节目在剪辑时放大这些细节,其实是顺逻辑的。换句话说,这种情感立场经过了现场球员的检验,因此在观众身上再次奏效。

  作人秀节目,《我要打篮球》不缺少“人设”,但所有的人设都来自于球员的真实表现,节目组只负责抓取、不负责策划。比如第二期的CBA退役球员王晶,赛前大家都以为他会是一个打不垮的人物,却没想到张子昊站出来赢得了比赛,造就了一个重要的剧情点。事实上,王晶与任何对手相遇都会产生故事,而最终到底是“宝刀未老”还是“虽败犹荣”的人设,都是真实的比赛结果决定的。

  真人秀人设与专业性并不矛盾。比如有网友说,“杜锋指导让我想起了《灌篮高手》里的安西教练。”这种人设的成功塑造,正是因为杜锋一针见血地指出赵强的运球次数过多、成功预测姜钧馨的进球、出言指导石一童,展现了自己的专业度,这才立起了一个睿智、幽默的教练形象。

  破圈永远是垂类综艺绕不开的话题。节目在专业性的基础上,如何对体育小白观众和女性观众更友好?这个问题盘旋在所有主创团队的心里。不过,专业性不是不断去提高观看和理解门槛,而应该体现在对运动规则和体育的尊重上去做更多方面的呈现——这也是为什么《我要打篮球》试图通过真人秀的语言来讲述篮球故事。

  毕竟,篮球吸引球迷的也不只是技巧和战术,更让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各有特色的球星和那些热血的桥段。而篮球真人秀的意义,不正是用最通俗的语言,向普通观众讲述那个他们本来不理解、球迷却为此着迷的美妙世界吗?郑伊健和梁咏琪

  财成国际

读完这篇文章后,您心情如何?
0
0
0
0
0
0
0
0
本文网址:
下一篇:没有资料